界面新闻记者 | 宋佳楠
4月8日,由李飞飞联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(Stanford HAI)发布了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5)。这份长达456页的报告,深入剖析了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态势,揭示了12大关键趋势。
李飞飞是全球AI领域的领军人物,倡导以人为本的AI理念。其团队汇聚了来自多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,长期专注于跟踪、研究AI发展动态,此前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。
最新报告的12大趋势中,涉及AI基准测试成绩的变化、AI应用加速与投资增长、中美AI模型差距、公众对AI的态度转变、AI硬件发展状况分析等内容。
报告指出,在AI性能提升方面,2023年引入的MMMU、GPQA和SWE-bench基准测试里,AI系统性能显著跃升,各基准测试成绩分别大幅提高18.8、48.9和67.3个百分点,生成高质量视频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,语言模型智能体在编程任务中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潜力。
2024年,78%的组织已投身AI应用,较前一年增长55%。2023年FDA(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)批准的AI医疗设备多达223种,与2015年的6 种相比,增长极为显著。生成式AI更是吸引了全球私营投资339亿美元,较2023年增长18.7%。
中美AI模型发展态势方面,美国在AI模型数量上仍保持领先,2024年开发40个值得关注的模型,中国为15个。但在MMLU和HumanEval等关键基准测试中,中美模型性能差距从2023年的两位数缩小至2024年近乎持平。
模型规模也在持续增长,训练计算每5个月翻一番,数据集每8个月翻一番,耗电量每年翻一番,但排名第一和第十的模型之间的得分差距在一年内从11.9%降至5.4%,排名前两位的差距仅为0.7%。
与过往报告相比,此次报告新增了对AI硬件发展状况的深入剖析。报告显示,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,达到GPT-3.5水平的系统推理成本下降280 倍,硬件成本每年下降30%,能效每年提高40%。同时,对AI出版和专利申请趋势的分析也是一大看点,这有助于深入了解AI领域的研究成果产出与知识产权保护状况。
此外,报告提到,工业界已成为AI模型开发的主导力量,2024年近90%的著名AI模型出自工业界,高于2023年的60%,不过学术界依旧是高引用率研究的主要来源。
在全球AI治理上,2024年经合组织、欧盟等多个组织发布了关注AI透明度、可信度等原则的框架,全球合作显著加强。公众对AI的态度也在转变,中国对AI的乐观情绪高达83%,美、加、法等国自2022年以来乐观情绪也大幅增长。
有话要说...